close

這些天有機會在家看戴立忍導演的<不能沒有你>,如果是以前的我,或許也會用記者批判的角度,看整個官僚體制的腐敗,讓老百姓得不到應有的權利,要求正義的伸張。

在我對說這電影的想法前,我想要先說一個故事,最近育幼院有個孩子又逃家,自己搭著公車,回到老家。這不是他逃家的第一次,甚至他還會強邀妹妹一起行動。社工人員苦口婆心告訴他,希望讓他了解,不能讓他回家是有原因的,因為父親還在假釋,而且哥哥也無正當工作,擔心孩子一旦回到原生家庭,會有不好的影響。

孩子口頭說,他懂。但渴望回家的心情和屢次的行動,卻超越理智的考量。我想起在影片中那位依靠著爸爸生活的小女孩,在父親入獄後,拒絕外界的關心,不再開口說話。然而當社會一逕指責政府或社工的時候,我忍不住要思考的是,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?

愛心育幼院的許多院童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遭遇,原生家庭有原生家庭的問題,也有些孩子幾經寄養家庭的不適應,來到院裡已經是千瘡百孔。片中的爸爸是真的愛孩子,也願意給孩子最好的,但在臨時的違建中,這是對孩子最好的嗎? 社會的體制,或許看來嚴苛,隔離了親生父母,也或許殘忍了一點,但如果出發點是為孩子,那可否給這些安置機構或社工們多一些包容與理解。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成長,不是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芥菜種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